XMLS.XMLSAssembly

加力董事长接棒浦东俪人创客导师: 赋能创业者,让梦想落地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

以实干经验为女性创业铺就落地路

9 月的浦东国际人才港路演厅,两份印着项目名称的 “结对卡” 格外醒目 —— 加力新能源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平女士,从浦东新区妇联妇女发展部副部长汤晓芸女士手中接过 “专业导师聘书”,转身与两组女大学生创业团队紧紧握手。她们一个聚焦电机行业数字化转型,一个深耕新能源材料研发,而罗董带来的,不仅是 “导师” 的身份,更是加力深耕行业多年的实战经验与实干初心。

一份聘书:是认可,更是 “专业契合” 的双向奔赴

这份聘书的重量,远不止 “行业地位认可” 这么简单 —— 它背后是加力集团与浦东俪人创客大赛的 “专业同频”。

罗董此次结对的两个项目,恰好与加力的核心业务领域高度契合:“智驱云商 —— 电机监控运维联云平台项目” 聚焦电机数字化,而加力在电机领域早有技术积累与市场洞察;“凝星护能 —— 新能源气凝胶防护材料研发项目” 深耕新能源材料,更是与加力 “新能源科技” 的企业定位直接呼应。这种 “懂行” 的契合,让后续的辅导不再是 “泛泛而谈”,而是 “精准把脉”。

正如汤晓芸副部长在颁证时所说:“我们需要既有行业高度,又懂实战落地的导师,罗平女士和加力的经验,正是女性创业者最需要的‘养分’。”

 

痛点破局,把经验变成可落地的方案

“创业不是单点突破,而是系统工程”—— 辅导环节里,罗董的这句话,成了两组团队最深刻的共鸣。她没有空谈理论,而是从项目实际痛点切入,结合加力的实战经验,给出了一步步能落地的路径。

针对 “智驱云商” 项目,罗董直指行业核心痛点:“现在很多电机运维平台只做了‘数据收集’,却没解决‘服务响应慢’和‘数据不会用’的问题 —— 客户要的不是‘看报表’,是‘设备出问题能快速解决’。” 她建议团队放弃 “通用平台” 思路,转向 “行业细分场景定制化服务”,比如聚焦中小型电机制造企业的运维需求;同时梳理出 “设备数据 + 运维服务” 的双轮驱动模式,“就像加力在电机业务中始终坚持的,数据要为服务赋能,服务要靠数据精准”,帮团队明确了市场定位与商业模式的升级方向。

面对 “凝星护能” 项目,罗董则围绕 “技术转化与市场落地” 展开:“新能源气凝胶材料的安全防护价值很突出,但创业初期不能贪大求全。” 她提出 “先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细分赛道,验证商业价值后再拓展至储能领域” 的阶段性策略 —— 这正是加力从 “单一产品” 到 “集团升级” 过程中总结的 “小切口突破” 经验。此外,她还从 “技术专利布局”“供应链成本控制”“B 端客户合作链路” 三个维度,帮团队梳理了融资逻辑,“每一步都要想清楚‘客户是谁’‘成本在哪’,创业才能走得稳”。

 

把加力的管理干货,传给年轻团队

考虑到大学生创业团队 “缺管理经验” 的短板,罗董没有停留在项目本身,而是分享了加力在团队搭建、跨部门协作中的 “实战细节”。

“核心岗位权责要先划清,不然后期容易‘扯皮’”,她提到加力在拓展新业务时,会提前明确 “技术岗负责数据准确性,市场岗负责客户需求同步” 的清单;“项目进度不能靠‘感觉’,要可视化”,她还拿出加力常用的 “项目进度看板” 逻辑,建议团队把 “样品研发、测试、对接客户” 等节点一一列清,明确责任人和时间线,“这些细节看起来小,但能帮你们规避很多潜在风险”。

听完整场分享,“凝星护能” 团队的学生说:“原来创业不只是‘搞技术’,还要懂市场、懂管理,罗董的建议很实在,像给我们搭了一张‘路线图’。”

 

引领行业赋能新生:加力的实干初心,始终在线

从创立民族品牌,到带领加力成长为新能源领域的实干派,罗平董事长一直用 “行动” 推动行业发展;如今以导师身份助力女性创业者,她不过是把加力的 “实干基因”,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—— 不是 “居高临下的指导”,而是 “并肩同行的分享”。

正如罗董所说:“行业的进步,需要老经验带新力量。” 这次担任俪人创客导师,不只是她个人的选择,更是加力集团 “愿意分享、助力成长” 的企业文化体现 —— 未来,加力还会持续把行业经验、管理方法,传递给更多像这两组团队一样的 “创业新生”,让实干者不孤单,让梦想能落地。